标王 热搜: 电动汽车  北汽新能源  充电桩  充电站  电动车  北汽  第一电动汽车  试驾  汽车  北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聚电园】小康金康是谁?“非著名”新能源车企抢完生产资质就能造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22  浏览次数:295
核心提示: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小康汽车旗下新建立的100%控股的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正式完成环评的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小康汽车旗下新建立的100%控股的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正式完成环评的公示期,若文件批准栏目显示为“是”,则意味着小康金康新能源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正式获得环评批准,则有望获得第六章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

若小康金康新能源乘用车审批顺利,那么其将是本月继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后,第三家取得生产资质的车企。作为汽车媒体人的小编,对后两家车企的概况都不熟悉,那么消费者能接受这些新增车企吗?这新增车企的产品质量值得信任吗?
小康金康新能源为何许人也?
根据《重庆市环境保护局两江新区分局拟作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和竣工环保验收决定情况公示表》【渝环(两江)〔2016〕第75号】显示,小康汽车旗下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项目计划投资25.1025亿元,利用原有的生产厂房建设从冲压、焊接、车身涂装、总装到整车测试的全工艺流程,项目设计年产新能源系列PV/ SUV乘用车5万辆和年产6万套电池pack。
也就是说,小康汽车在做一次新能源汽车的转型,而这家看似低调的新公司,到底经历着怎样的变革,才获取这一飞冲天的机会。

据此前信息,10月16日晚小康汽车发布的公告,公司于2016年1月25日在美国特拉华州成立的新能源子公司SF MOTORS拟收购美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巨头 AC Propulsion Inc100%股权以及其子公司香港e.motor Coporation Limited 100%股权和孙公司北京亿马先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及相关联的所有从事电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电池系统等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的公司及实体、商标、专利及其他无形资产等。
而这家AC Propulsion公司是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鼻祖,收购后的小康股份将迅速掌握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为申请生产资质铺路。

此外,9月28日,小康股份曾发布公告称,该公司美国新能源子公司SF MOTORS已于当地时间2016年9月22日与与美国特斯拉汽车创始人Martin Eberhard(马丁·艾伯哈德,特斯拉CEO、联合创始人之一)签署了书面协议,聘请马丁·艾伯哈德担任SF MOTORS公司新能源汽车顾问,“旨在整合全球新能源汽车顶尖人才,推进公司在电动车的产品定位、开发和技术创新设计,帮助公司新能源汽车获取全球市场(特别是美国和中国市场)竞争优势。”
由此,小康金康新能源汽车强势并无道理,既具有小康汽车相关生产背景、资金储备还拥有核心技术以及专业人才。何来空穴来风,预计金康新能源汽车获取生产资质亦不远矣。
为何生僻车企却能连获生产资质?
此条新闻一经发布,相信很多人都和小编有同样的疑问,为何最近取得生产资质的车企都是此前鲜有耳闻车企?这些新晋车企的质量和安全性有保证吗?

事实上,综合这六家取得生产资质的车企来看,除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具有传统车企背景、被大众所熟知外,另外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和江苏敏安已获得生产资质的三家车企,以及本次新闻热点即将获取生产资质的金康新能源,都不是名声大噪的企业,那么为什么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将这不可多得的生产资质给这些新晋车企呢?在小编看来,地方政府的协助作用非常大,毕竟如今各个地方政府都知道,汽车项目是可以拉动当地GDP和就业的好项目。
不过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把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颁给传统车企,那么政府单辟一条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道路就毫无意义,毕竟车企本就具有生产车辆的资格;若颁给新兴的互联网车企,以当前互联网企业为首的跨界车企在工厂建造、产品研发、品牌建设、供应链和销售网络的布建以及人才聚集等方面都具有不确定性因素,需要进一步审批,毕竟造车并不是一件用金钱就能解决的事业。

事实上,根据2015年7月实施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其主旨就是激活传统车企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为非汽车生产企业或不具备资质的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提供便利所以,相比较获取生产资质后意义并不重大的传统车企,尚需考察的互联网跨界车企,这几家具备资金能力,且从事过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等事业的车企更稳妥,也更具深远意义。
从获取生产资质距离实车销售还有多远?
一直以来,生产资质被称为车企的命根,那么是否取得生产资质就直接可以销售实车,企业步入正轨,在造车的路上再无障碍而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取得生产资质只代表车企具有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资格,而距离实车进入市场销售,这只是第一步。
首先,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并非终身制。8月12日,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规定已获得资质企业应当进行改造,并在2年时间内完成审查,逾期未完成审查的,暂停生产、销售有关新能源汽车产品。

其次,新能源汽车需进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也就是说,这项公告是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资质”,只有进入新车公告后才可进入市场进行销售,而这项检测的严苛程度丝毫不逊色与车企所拼杀的生产资质。
据可靠消息获知,第二家获得生产资质的长江汽车之所以迟迟未销售实车,就是在新车检测时未通过相关标准。所以,造车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张“说来就来的生产资质”只能代表进入汽车行业,未来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无论生产资质取得与否,几乎所有新能源车企都宣称要造“不靠政策补贴的新能源汽车”,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气势不能输。问题是这不许政策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何时才能生产出来。一切都是未知,没有消费者愿做小白鼠,所以这些车企想获取市场认可还需要长时间的品牌和产品建设。 
 
 
[ 新能源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能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域名转让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皖ICP备15007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