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电动汽车  北汽新能源  充电桩  充电站  电动车  北汽  第一电动汽车  试驾  汽车  北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新能源车“火了”!平均每天7起火灾事故,车主该如何防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15  浏览次数:4794
核心提示:​​每经记者 李硕每经编辑 孙磊  近来接连几起起火事件令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再登风口浪尖。  日前,有网友称,特
​每经记者 李硕    每经编辑 孙磊
  近来接连几起起火事件令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再登“风口浪尖”。
  日前,有网友称,特斯拉位于苏州的一家钣喷中心起火。网传的现场图片显示,钣喷中心内部有大量烧焦痕迹,墙上几扇窗户玻璃已完全破裂,停放在钣喷中心的多台车辆被烧得面目全非,其中损毁最严重的车辆基本只剩车身骨架。
  对此,特斯拉中国相关负责人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苏州钣喷中心确实起火了,但起火原因目前还在调查中。”
  事实上,今年以来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起火事件还远不止这一起。近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接报各类交通工具火灾1.9万起,其中,新能源汽车640起,同比上升32%,意味着平均每天有超过7起新能源汽车火灾。
  这一消息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公众对于新能源车安全性的激烈讨论,相较于燃油车,新能源车的起火概率真的更高吗?新能源车主又应如何防患于未然?
  起火概率低于燃油车
  相较于燃油车,新能源车起火事件更易引发公众担忧。
  6月11日,广东省河源市两辆新能源轿车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其中一辆小轿车被烧成骨架;6月12日,广东省珠海市一辆购买两年的新能源车在充电后不久冒烟起火;6月下旬,安徽省合肥市一辆正在充电的新能源车突然冒烟自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王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起火原因主要可归为5点:电池部件老化、外部碰撞、气温过高、电池热失控和高负荷使用。其中,用电因素所导致的火灾占一半以上,另一大诱因则为外部碰撞起火。
  “很多车主驾车出行过程中底盘难免会受到磕碰,而动力电池普遍安装于底盘位置,在磕碰后或出现一定变形却不易被察觉,埋下安全隐患。”王萌说。
  不过多位业内专家也向记者表示,从数据来看,目前新能源车的起火概率实际较燃油车更低。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3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891.5万辆。据此计算,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在万分之0.72左右。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曾引用了一组数据: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为万分之0.49,2020年为万分之0.26,相比燃油车万分之1到万分之2的起火概率要低很多。
  不仅如此,据AutoInsurance EZ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美国140万起火灾事故中,汽车起火的比例为15%,约为20万宗。其中,燃油车超过10万宗,混合动力汽车1.6万宗,纯电动车只有52宗。该机构结合美国汽车保有量计算得出,每10万辆汽车中发生火灾的车型比例为:混合动力汽车3475辆,燃油车为1529辆,纯电动车仅有25辆,起火率远低于前两者。
制表:每经记者 李硕(数据来源:AutoInsurance EZ)
 
制表:每经记者 李硕(数据来源:AutoInsurance EZ)
  “任何车辆自燃都存在一定的偶发性,并不能说哪种更危险。新能源产业发展备受关注,使得一些安全事故也被放大化。经过多年沉淀,动力电池技术持续更新,像比亚迪推出‘针刺不起火’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发布‘永不起火’的811电池……新技术的不断推出正致力于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痛点。相信在车企、电池企业、材料端等多方配合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迈向高安全、高质量发展赛道。”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告诉记者。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同样认为,近两年新能源车销量快速增长,保有量相应提高,车辆发生起火事件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又因新能源车作为新生事物更易得到关注,因此给公众留下了起火风险更高的印象。
  专家建议:定期检查 避免长期亏电或过充
  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新能源车主又应在日常使用中注意哪些方面?
  “用车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定期‘体检’,周期性地对车辆线路、动力电池及电机等进行相应检查保养,确保车辆各线路正常。其次,要把握充电时间和充电频次,避免过充或长期亏电或长期快充,这些都会影响电池状态和使用寿命。还有,车辆发生外部碰撞后建议到正规4S店做一次安全检查,确保电池等可能引起自燃事故的部件完好无损。”于清教建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充电是车主在平时用车时易忽略的细节。“锂电池在长期循环过程中电池负极表面会产生锂枝晶,一部分脱落形成‘死锂’,另一部分不断增长,刺穿隔膜导致电池短路,这是热失控的一个原因。不过一般情况下,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说电池过度充电,就会加速这一过程,诱发自燃。”张翔告诉记者。
  正因此,目前部分车企采取限制充电上限的方式避免车辆过充,例如当车辆电量充至95%或98%时停止,以提高其安全性。张翔建议车主在使用中也应尽量避免过度充电给电池造成“暗伤”。
  不过张翔也表示,新能源车的技术升级换代较快,此前车企还面临原材料短缺困境,为了按时交付新车,部分车企可能频繁更换零部件供应商或更改相应技术方案,这其中就有可能存在未经充分验证的技术安全隐患。为此,他建议新能源车企在研发技术或更换零部件时重视验证工作,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汽车企业在消费者购车后,应通过售后服务顾问或厂商客服人员告知消费者正确的充电和使用方式,培育消费者正确用车观念。作为车辆生产者,汽车企业理应履行相应的提醒义务。”北京理工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孙立清认为,对于详尽的用车注意事项,应由厂家告知车主。​ 
 
 
[ 新能源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能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域名转让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皖ICP备15007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