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电动汽车  北汽新能源  充电桩  充电站  电动车  北汽  第一电动汽车  试驾  汽车  北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恒大造车“交学费”:新能源车业务亏损32亿触发盈利预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24  浏览次数:1204
核心提示: 恒大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已有一年半的时间,而许老板那句要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的豪言壮语
     恒大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已有一年半的时间,而许老板那句“要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的豪言壮语,也一直不断回响在我们的耳边。
  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特别是当你立下了一个当时就在业内看来有些“不切实际”的flag之时,那么关于事件进展过程中的所有点滴都难免会让人产生诸多的联想。
  恒大造车首份完整年度“作业”出炉
  年预计亏损32亿,这笔“学费”不便宜
  22(昨)日晚间,作为恒大造车的上市公司主体,恒大健康发布了盈利预警。该盈利预警显示,恒大健康预计2019年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49亿元,去年同期则为净亏损14.28亿元。
  而至于亏损的原因,恒大健康表示:主要由于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处于投入阶段,购买固定资产及设备,研发等相关费用及利息支出增加。集团控股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预计在二零一九年度分别录得约人民币20亿及32亿元净亏损。
  从2018年6月正式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算起,恒大终于收获了第一份完整的年度造车“作业”。而亏损32亿元,是恒大造车所交的“学费”之一。
  或许这笔32亿元的“学费”对于恒大而言,并非一笔太大的数目,恒大有信心“亏得起”。同时其也能够从其他业务板块,包括主业地产上的营收等来予以平衡。可事实上,恒大的主营业务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与恒大健康发布盈利预警的同时,中国恒大集团也发布了公告。公告显示,恒大集团2019年全年度核心净利润预期约为408亿元,较去年下降约48%;净利润预期约为335亿元,较去年下降约50%。
  虽然恒大方面表示,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售价较低的清尾销售楼宇在2019年交楼结转,引至交楼单价下降所导致。但不可否认的是,接近五成的净利润下滑,势必会引起恒大集团的警示。
  于是乎,如此的现状会否动摇恒大造车的决心,倾斜其在造车领域的投入天秤,就成为了人们较为关心的话题。
  毕竟造车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容易,特别对于类似恒大这样的跨界玩家而言,可能还需要很多很多个32亿砸进去......
  期待太高或与过分“高调”有关,
  恒大汽车的“最强梦”还有多远?
  相比于近段时间的“沉寂”,恒大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一系列关于造车的操作,则实在显得有些过分“高调”。
  众所周知,在和法拉第未来闹得不欢而散之后,许老板开始转变了思路。或许在恒大眼里,造车无外乎就是用钱开路。不差钱的恒大,也确实是这样在做。造车所要涉及的汽车全产业链,恒大均有大手笔。
  造车需要整车生产基地?恒大一出手就是四个。
  去年6月,恒大用一周的时间,先后敲定了广州和沈阳的两大千亿级整车生产基地,迅速完成了南北布局。
  再加上从国能收购而来的具有30万产能的天津生产基地,以及在上海规划的10万产能的汽车生产工厂,四大整车生产基地业已成型。
  造车需要整车研发制造能力?同样花钱就行。
  恒大通过斥资收购了NEVS的51%股权并获得多数董事会席位,入股瑞典超跑公司科尼赛克,迅速搞定整车研发制造能力。
  其后,收购卡耐新能源公司、荷兰e-Traction公司、英国Protean公司,将业内顶尖的动力电池技术、轮毂电机技术一并收入囊中。
  而在研发制造核心之一的人才方面,恒大也是不遗余力地在引进。去年9月,恒大启动了全球人才招聘计划。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计划招聘8000名新能源汽车产业世界顶级专家和技术精英。
  不仅如此,恒大还未雨绸缪地搞定了整车一旦落地后所急需的经销渠道,斥资145亿元入股了国内在此方面有着巨大优势的广汇集团。
  更为夸张的是,许家印还以“劳模”式的工作态度,造车大小事情全部参与,亲力亲为。在2019年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许家印就带领恒大汽车集团的高管,走访了全球23个国家、47个城市,拜访了58家全球汽车产业各领域的龙头企业。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恒大造车的确与其他人有所不同,不仅资本充裕,而且涉及得更深,也看得更远。或许,这也是部分人会选择看好许老板那个“最强梦”有可能实现的原因。
  然而,这还不够。因为,与大多数的跨界造车玩家一样,恒大都还没有拿出实质性的产品,来交给消费者和市场去验证。
  前期动静闹得再大,没有实际产品落地,或者说造出来的车消费者根本不买账,那么“最强梦”又从何谈起。难不成,真的要靠“卖房送车”来刷新我们的认知?
  据了解,NEVS全资子公司正为恒大健康汽车自主品牌“恒驰”电动汽车进行研发工作,恒驰品牌的第一款新能源车“恒驰1”将于今年上半年亮相,2021年实现量产。
  也就是说恒大汽车的“最强梦”现在还处于准备阶段,真正要评判它是否有可能实现,还要等待一段不短的时间。
  跨界造车的远不止一个恒大,
  可基本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事实上,“跨界”造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恒大等房企只不过是最先引起这股浪潮的群体之一。另一大跨界造车的行业,要数家电行业。
  与许家印先生一样,格力电器(51.1401.923.90%)董事长董明珠也有着一个“造车梦”。早在2016年8月,董明珠个人投资10亿元,入股珠海银隆新能源22.39%的股份。
  去年8月,董明珠又带领格力电器与威马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同月,格力电器又联手多家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国创能源互联网创新(广东)有限公司,董明珠担任新公司法定代表人与董事长。
  而去年年底刚刚诞生的全新品牌“天美汽车”,实则也是家电行业的跨界手笔。据悉,天美汽车所属的开沃汽车的创始人,就是一手创立了创维电视帝国的“家电大佬”黄宏生。
  如果说家电行业跨界造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还多少说得过去。那么诸如五粮液(109.0504.54,4.34%)等跨界玩家的入局,就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年初,五粮液以24.9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奇瑞集团旗下的凯翼汽车51%的股权,随后便开始了造车之路。
  去年年底,五粮液入主后的首款紧凑型SUV“炫界”,在凯翼汽车宜宾工厂正式下线。当时也曾透露,该车计划将于今年一季度上市,后又推迟到了五月。
  既没有房产、家电属性,所打造的也不是其他跨界玩家那样的新能源车型,或许五粮液的跨界还要更加彻底一些。
  与此同时,还有大批的之前并没有任何造车经验的造车新势力开始入局。一时间,跨界造车成为了潮流,人人均可跨界。
  可实际的情况是,这些“跨界”造车的新晋玩家都存在一个普遍问题:投了不少钱,但是雷声大,雨点小,能推出量产车型的企业并不多见。
  或许,是他们把造车想的太简单。
  “鸭梨”山大,跨界造车面临更严峻的问题
  众所周知,造车其实是一个以技术、人才及规模效应著称的传统产业,资金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与拥有动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积淀的传统大牌车企相比,跨界造车者都还需要时间来慢慢积累和沉淀。
  但残酷的市场竞争,以及我国新能源(3.750-0.06-1.57%)车市发展的现状,给这些跨界者并没有留出多少的时间。
  首先,由于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加之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影响正在逐渐呈现。
  从去年6月底至今,新能源补贴政策切换之后的影响,立马在我国新能源车市体现出来。截止2月底,我国新能源车市销量已经出现了八连跌。
  困难本就不少,大环境也不给力。跨界造车的企业,压力更是可想而知。
  同时,迟迟没有量产车型,无法不让人怀疑起其跨界造车的初衷和真实目的。
  许多房企跨界造车,实在却是为了拿地。通过造车拿地一方面可以跨界布局,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拿地难、拿地价格高的问题。
  汽车产业体量大,产业链长,对地方政府而言,也希望借此拉动当地实体经济和就业发展。而汽车产业的落地也必须有土地、资金的支持,企业发展造车时也有了争取资源的优势,尤其对于本身就有融资实力的企业而言。
  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曾在2019年投资者场的业绩会上表示,恒大造车会建模型和政府讲支持条件。比如拿地,会和政府谈要汽车建设配套的生活用地,让土地项目产生的销售收入和盈利覆盖掉造车亏损。
  其实,这本没有什么可质疑的。但真正拿了地,又不用心造车,或者压根没想着正经造车的企业却实属让人不齿。
  例如,碧桂园启动的新能源汽车小镇实则跟车没多大关系;华泰曾经就在鄂尔多斯(7.4300.172.34%)拿下了千亩土地,还以造车之名拿下煤矿开采权,但如今华泰的车基本也看不见了。
  结语
  跨界造车的玩家,其实大多有一个共性,就是不差钱。或许是本身其他业务可供支撑,又或许是有着融资找钱的本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造车其实是一个门槛非常高的行业,投入和风险都很大,跨界的企业面临着更大压力。
纵使强如恒大,仍有不少人质疑其“最强”梦实现的可能性。而那些尚处于跨界初级阶段的“车企”,则更加不被人看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有多少企业和资本能够对每年32亿的亏损,可以“无视”的呢? 
 
 
[ 新能源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能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域名转让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皖ICP备15007041号